2008届校友韩宁:传承六师亮剑精神 续写石大学子风采校友风采

发稿时间:2018-06-21浏览次数:645

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孕育了独一无二的“亮剑精神”,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部队的原型正是第六师的前身部队,因而溯源产生并谱写了“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新时期“亮剑”精神。“亮剑”精神,是兵团精神在六师的继承和发展,是兵团、六师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一个六师人心中坚守的精神家园。
韩宁,1984年出生,我校师范学院毕业生,《石河子大学报》第三、四届学生编辑,现在第六师五家渠市教育局工作。从2004年韩宁进入校报编辑部以来,得到了编辑部教师的众多指导,理论水平和写作功底都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韩宁在新疆新闻网、兵团政务网、援疆网和《兵团日报》、《新疆教育报》等媒体和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数十篇,及时宣传报道了六师教育系统的先进事迹,有力地推动了六师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在工作岗位上延续了曾经学生编辑的职责使命,践行了“亮剑”精神!
初识韩宁,是在2004年10月,他因为对文学和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被辅导员推荐到校报编辑部做学生助理,后来通过全校招聘考试,正式成为我校的学生编辑,在此后的四年里一直在校报编辑部做助理工作。当年的校报编辑部是一个青年的集体,5个工作人员中有3个年龄都在25岁以下,10名学生编辑也是“各有千秋”,汇集了全校各文学社的骨干。年轻人的汇集,为校报编辑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各位学员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当时部里很重视这批学生编辑的发展,专门组织教师为他们授课,讲授新闻通讯写作方法和摄影相关知识,提供采访平台为他们创造锻炼机会,后期更是由编辑部的教师提供“一对一”帮带式辅导,韩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韩宁做事比较踏实,记得大二时,部里带他去采访毕业生招聘会,韩宁接连写了几篇通讯发到校报上,以一个在校生的视野向大家介绍了大学招聘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应当具备的条件,为广大在校生了解招聘用人导向提供了帮助,也为他在后来的毕业招聘中顺利签约积累了经验。在校期间,韩宁共发表散文、诗歌30余篇,采写新闻、通讯20余篇,参与改稿、画版等基础性工作,提高了文字写作水平,开阔了视野,也为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培养写作兴趣奠定了基础。
走上工作岗位,韩宁一直延续着在校报编辑部的习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工作中,善于总结和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及时报道工作中好的方法,宣传教育系统的先进事迹,为六师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宣传工作。韩宁负责的六师征文活动推出的选手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征文比赛特等奖。尤其是2011年,韩宁选拔和指导的学生周嘉琪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光辉的旗帜”征文演讲比赛,获得全国征文特等奖、演讲比赛二等奖和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特别奖。那一年全疆只有两名学生获得征文特等奖,全部来自于六师。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特别奖是由教育部征文演讲比赛组委会根据比赛情况临时设立并首次评选颁发,全国只有两名学生获得。由于成绩突出,六师教育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征文比赛先进单位,韩宁被评为全国征文比赛先进工作者,并于2012年7月应邀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实践征文活动表彰,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亲切接见。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韩宁也一直与培养他的大学宣传部保持着联系,经常分享他的工作心得与体会。记得他曾说过工作中的一件事,使他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那是2010年的1月,韩宁刚刚考进六师教育局,六师红旗农场一名老职工找到教育局周喜局长,向周局长说明了来意。他的女儿在六师107社区学校担任代课教师已经7年了,马上就要参加师市组织的代课教师进编考试,但是刚刚做完剖腹产手术仅三天,身体十分虚弱,不能按时参加这次考试。如果放弃考试,就意味着放弃这次难得的转正机会,话语间透露着这位老职工深深的忧虑。周局长听完后,很关心地说:“你放心,让孩子安心养病,到时候我们派工作人员去为她监考。”周局长一句暖心的承诺,打消了这位老职工的忧虑,瞬间使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考试那天,局里派韩宁与另一位教师一起携带试卷,早上6:30分出发,冒着风雪驱车赶赴200公里以外的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在一间手术室里为这位教师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当时在场的医务人员和家属都很吃惊,他们为六师教育局关心教师成长的做法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所感动,考生本人也留下了感激的泪水。后来,韩宁以此为内容撰写了一篇通讯《考试在这里进行》发表在了《新疆教育报》上,引起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周局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深深影响着韩宁:职工群众来找我们办事,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多一些付出,他们就少一些麻烦;我们多担当一点,他们心里就踏实一些。不能辜负了职工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局长的话语,使韩宁深刻理解了“有一种态度叫务实,有一种责任叫担当”的真谛!在局里,韩宁分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推进工作,因为点多线长,基础不同,推进难度较大。为了干好工作,韩宁多次奔赴少数民族团场,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指导推进工作,并于2011年根据实际编制了《师市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六师北塔山牧场位于中蒙边境,距离师部五家渠市450公里,是一个哈萨克族占97%的民族团场,双语教育推进任务繁重。为将任务落到实处,仅2012年一年,韩宁就三次赶赴北塔山牧场调研指导,召开教职工座谈会,研究部署双语推进工作,总结其他学校的推进经验,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在局里的支持下,从2012年开始由师市其他团场派遣汉族教师赴北塔山牧场、红旗农场三场槽子社区开展支教帮扶活动,迄今为止已连续开展五年。截至2014年末,师市所有少数民族团场双语推进工作全部完成,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率达100%,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在北塔山牧场,韩宁了解到牧场学校教师卡斯普贝克常年坚持资助牧场贫困学生的事迹后,撰写了通讯《北塔山上花正开》,发表到六师《准噶尔时报》上,及时报道了卡斯普贝克及他所带领的牧场哈萨克族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捐资助学、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及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乌市的个别企业家也加入进来,为志愿者小分队筹集善款,卡斯普贝克也被北塔山牧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北塔山牧场学校教师赛力克2003年从新疆大学本科毕业后,立志要努力改变牧场面貌,放弃了乌市的工作,选择在牧场学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并扎根十余年,为牧场学校输送了几十名内高班学生。韩宁得知他的情况后,及时对赛力克心怀家乡、扎根教学一线的事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积极鼓励赛力克申报全国优秀教师荣誉并指导其撰写了申报材料。最终,赛力克凭借扎根边境牧场十余年的经历以及承担牧场“两基”攻坚任务顺利通过国检的成绩,被教育部授予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2013年,是六师五家渠市教育、医疗系统对口援疆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5月,韩宁陪同师市领导赴山西省开展教育、医疗系统援疆对接工作。在对接考察的14天里,考察组一行奔赴3个地区,考察了11所学校和15所医疗机构,为六师的“三化”建设招揽人才。韩宁白天随行考察,晚上加班整理考察资料、图片和数据。水土不服加上工作负荷,使他患上了痔疮。但他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在考察结束后,第一时间完成了援疆对接考察报告,为山西省和师市开展好“一对一”援疆对接提供了依据。谈起这段经历,韩宁说,在山西考察期间,是师市领导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和极其负责的态度深深感染了他,使他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六师教育局党组书记李武斌同志对韩宁有这样的评价:韩宁的身上体现着兵团人的敬业务实的特点。在工作中,他善于学习、博闻强识,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和表达能力,发现和宣传了师市教育系统的一批优秀典型,营造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的氛围。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朴实的性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在其分管的南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工作中,得到了民族教师的广泛赞誉,为师市的培训工作赢得了好评。
提到成绩,韩宁总是谦虚地说:“这是在领导的培养下取得的,我也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谈到敬业精神,给韩宁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次跟随刘新跃副师长去山西对接人才援疆工作,为给师市招揽人才,刘副师长自己准备了介绍师市的课件,在14天的时间里,亲自为26所大学、医院的师生和医务工作者做了24场讲座,给山西省相关单位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们对兵团人的敬业精神与务实的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看着刘副师长忙碌的身影,韩宁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兵团人、兵团精神的内涵!
在跟韩宁的交谈中,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三代,出生于一个兵团连队,成长于一个兵团家庭,就读了一所兵团的大学,如今又在兵团工作。小时候,目睹了父辈的艰辛,深刻理解了兵团人生活的不易。今天,走上了工作岗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的是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毅力。正是通过两代兵团人的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兵团“三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才有了今天兵团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一名军垦第三代,他还将继续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发扬“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亮剑”精神,立足岗位,在新时期兵团的建设中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