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未:医生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更要有“菩萨心”

发稿时间:2020-11-11浏览次数:489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今年8月,第12届中国医师奖揭晓,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吴向未入选。

今年2月,吴向未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领队,带领兵团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在抗疫期间,他担任了东西湖方舱医院临时党委副书记、心理干预组组长。他是队伍里的主心骨,每天只睡4、5个小时,穿行在病区、会场和后勤保障区,实现了住院患者零死亡、舱内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病人零复发,真正打造了生命之舱、安全之舱、和谐之舱,他个人被评为“先进标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他做人、做事、做学问奉行的准则。24年的行医生涯,吴向未始终秉承医者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卫生精神,不断改善人民健康。在平凡的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把根扎在祖国的边疆


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吴向未,1991年从山清水秀的江南来到大漠戈壁的西北边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就读。1996年,凭借自己的才智和不懈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在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做了一名外科医生。2005年,他赴国外医学院访问,攻读博士。赴外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先后获得访问国医学会青年学者奖、国际华人学会青年学者奖等多项荣誉,并被聘为访问国一所著名大学副研究员。面对丰厚的报酬、优越的平台,他并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世界顶级医疗机构的行医理念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让他对医生和优秀的医疗团队有了更新的认识。他已暗下决心,决定要回国打造属于中国的顶级医疗团队。

怀揣着对祖国和兵团的热爱,对石河子大学的不舍,他拒绝了国外的优越平台、国外多家知名院校的邀请,毅然回国,回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投入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

他说:“石河子大学是培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去外地系统学习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兵团的医疗教育事业中。我的根在兵团,我必然是要回来的!”




肝包虫病治疗成果全国推广



巡视危重病人、观察手术病人、处理急诊病人……吴向未经常忙碌到深夜才回家。在同事眼里,他精力充沛、认真细致,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吴向未教授作为肝包虫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在国内探索出一套根治肝包虫病的新方法。目前,这一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并被写入5年制医学本科教程,突破性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为响应“精准扶贫”号召,他积极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开展藏区包虫病患者慈善救助行动,医院目前已成功收治了34名患者。通过为藏区包虫病患者庆祝生日、送洗衣机、送奶粉等方式开展系列爱心活动,切实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处处有温暖。

吴向未说过:“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爱我的专业,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服务南疆保障百姓健康


2016-2018年,吴向未奔赴南疆和硕县挂职,大胆进行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改革,成立和硕医疗联盟,带领当地医师开展了很多以往无法开展的专业手术,填补了肝包虫根治性手术、肝癌手术、高位胆管癌、胰腺癌等当地医疗的空白。

牧工坎巴特患包虫病多年,先后三次手术,都没有根治。吴向未第一次见到他时,坎巴特正躺在病床上,肚子上插着引流管。吴向未立即带领当地医师为他实施了手术,手术过程中,吴向未主动传授临床经验,甚至毫无保留地传授手术技巧,解决手术中的疑难点。

他还搭建校院桥梁纽带,每月定期组织医院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到和硕县开展门诊、手术、查房、讲座等工作,在满足各族患者就医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青年医师创造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医师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进步,就去找吴县长。”



严谨教学注重传承


吴向未对学生要求极严,验收学生的科研结果时,他要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核对,论文修改了一稿又一稿,直到无可挑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多地从吴向未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石河子大学,吴向未教授备课认真是出了名的。不管是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他总是认真备课,一丝不苟。他的PPT编排严谨,还常常展示一些前沿的英文信息,认真严谨却不墨守成规。有时候还会调侃和抖包袱,很幽默。对学生,该严肃的地方,也绝不含糊。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他对年轻医师总是不遗余力耐心指导,放手让大家一起学、一起做,他总说“你不教别人,是你自己不愿往前走的表现”。近年,他努力促成了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将医院近2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派出攻读博士学位。

他常说,“临床医生是医学生们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把钥匙,我们要开启学生爱病人的那扇门”。吴向未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法律及维权意识,规避医疗纠纷的发生并同时保护患者权益。所以,他经常说:“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看病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关注病值多少钱,看不到人的痛苦。医生要有‘菩萨心’,要能悲天悯人,不然就不要学医,学也学不好。”

20余年行医的孜孜践行,在患者眼里,他是好医生、名医生、值得依赖的医生;数十年兢兢业业的教学与科研,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严师。吴向未同志以坚定执着的信念,宽广博大的胸怀勤奋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的人生也在边疆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