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届高护专业校友张丽娟:与爱同行的天使

发稿时间:2018-10-08浏览次数:565

  

张丽娟,1996届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高护专业,现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医院技术八级副主任护师兼护士长,武警专业技术上校警衔。

 

军旅之初

19967月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入伍。20046月至20054月,参加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维和任务。归国后,她更是兢兢业业,在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2009年“75”期间,工作出色,保障有力,获得总队嘉奖。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学业后毅然选择了从军。入伍之初,她就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么一段话:“天使,是为拯救生命而来;军人,是为捍卫和平而来———我很幸运,我是这两者的结合,心中既然驻下了爱的交点,就应该为生命添加更加绚丽的色彩。”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履行军旅之初的天使之约的。

当医院领导要求张丽娟到外科工作时,正是科室护理工作面临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张丽娟身体力行,从强化自身临床“三基”做起,从书本上学,从临床经验中学,把所感所学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短短两年时间内,仅日记就达20余万字,形成了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指导手册,对开展基层部队战地救护与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她一边带头参加专业自考,努力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成为学科带头人;一边着眼形势的发展,带头学习英语,使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先后有18名护士顺利通过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有6人通过了大专学历的自考,使护理工作迈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维和之路

20049月,她以过硬的素质通过联合国甄选,作为新疆公安边防部队的唯一代表,加入了中国远赴海地执行维和防暴任务的首批队伍。在海地,她和队友不仅要驻守和巡逻,还要处置非法游行示威、搜索和逮捕罪犯、收缴枪支等,这些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使她这样的医护人员经常要面对流血和牺牲……由于任务繁重,张丽娟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呆在医院,没有休过一天假。原本要2-3人共同查对才能完成的输液治疗,几乎都由她一人完成,时常是这边配完药,再赶快跑到那边查看液体或进行物理降温,大家都戏称她是“马拉松运动员”。在任务快结束的时候,张丽娟因劳累过度而病到了,为了尽快康复,她自己给自己扎针,从未拉下一次工作,没有叫过一声累。

有一次,张丽娟与队友正在哨点观察,猛然间传来几声枪响,接到的命令是:有当地老百姓受伤,立即前往救治。张丽娟在队友们的掩护下,火速赶往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貌似癫痫患者的小女孩正蜷缩在地,瑟瑟发抖,一对看似其父母的中年夫妇焦急地对着张丽娟比划着什么。张丽娟简单查看后,为了防止女孩舌头后坠或舌头咬伤堵塞呼吸道,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手绢绑住一只矿泉水瓶口,强行塞入小女孩的口中,紧接着给她注射了5毫克安定。半小时后,小女孩终于睁开了眼睛,围观的人群都自发地鼓起掌来。“因为你们的到来,使我们有了安全感,我们相信中国警察,中国警察是最棒的!”这是一个十多岁的海地小女孩,用克里奥耳语给张丽娟和队友们写的求助信中的一句话。

海地维和的两百个日夜里,张丽娟实现了医疗护理工作零事故的目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联合国于20051月授予张丽娟和平勋章,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返回新疆的时候,张丽娟整整瘦了10公斤。接机时,母亲流着泪不说一句话,张丽娟不知道母亲的泪水是因为看到自己瘦小而难过,还是看到自己平安归来而高兴。

爱的天使

张丽娟说:“护理工作无小事,优质的护理服务必须从点滴做起,我们既要坚持奉献,也要学会用真情。”她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特别是在病员管理中,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及时跟进各项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受到病员的广泛赞誉。由于住院的很多部队病员家都不在当地,看到别的病员有朋友探望时,不免情绪低落,所以她不仅从日常工作中给予他们细心的护理,还在生活中送上自己的关心。她常常在下班后还来探视病员,有些手术后患者需要特殊饮食,她就主动回家给病员熬骨头汤、肉汤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她的护理模式被推崇为“阳光护理”,极大地推动了医院开展的“医疗全程优质服务无缝隙”活动。

工作之余,张丽娟还自学了心理学课程。科室曾经来了一位车祸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患有高度的自闭症和恐惧症,同时对车祸前的所有记忆都已丧失,医生诊断其智商几乎是零,连心理医生都对这位病人束手无策。张丽娟就每天主动和病人聊天,不管他听不听、听不听得懂,她都日复一日地去做去说。终于有一天,这位病人开口说话了,而且说的第一个字是“姐”,张丽娟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从此,她的敬业精神便成了医院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如果用“把爱献给了你,把世界给了你”来形容张丽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一点也不夸张。在她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在她的内心,还有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和心愿,那就是不断学习,为更多的人当好生命守护者,这也是她快乐生活的源泉。